智能手机的过去智能设备的未来。

 泛亚电竞资讯     |      2023-02-27 00:55:09    |      小编

  因实习关系,最近常会思考智能手机(系统)发展的未来,也趁此好好整理了一下十年间智能手机(系统)的发展史。

  回头来看,移动浪潮改造了我们的生活,但智能手机经过了十年多的变革与成长,因为硬件/软件的限制渐渐走到了一个瓶颈期,用户最先感受到是各旗舰机型ID设计的同质化,iOS和Android性能/功能的同质化。因此围绕音乐、拍照、续航、风格设计等细分领域的差异化是过去几年国产厂商的核心策略之一。

  根据企鹅智酷《2017中国科技&互联网创新趋势白皮书》显示,2016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增长率仅为2.3%,背后的原因包括中国经济的放缓,人口红利的结束,性能过剩,创新不足,既有用户的换机需求较弱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发力海外,对产品本身的探索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未来,有人说手机将会连接一切,成为各种智能设备的控制中心;也有人说手机将不复存在,各种设备都能实现手机的功能。当然未来藏在迷雾中,没有定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只是整理主流手机系统从无到有再走到今天的过程,以及对未来智能设备发展的一些看法,兴许会给读者和我自己带来一些启发。

  下方是一张智能手机系统的版本更迭图,涉及Symbian、iOS、Android、MeeGo、Windows Phone, 看不完的同学可以直接拖到后面。

  据Statista网的数据显示,09年-16年全球智能手机(按系统)销量如图:

  可以看到从09/10年开始,iOS和Android就开始了他们发展之路。

  ,多点触控比许多人想的都更加重要。想象一下当时大多数手机放大图片或者网页需要不停的按下方向键,而多点触控让这种繁琐的交互变得非常自然;

  ,大屏更加适合查看文字、图片和网页。当时主流的诺基亚浏览器主要支持的是WAP网页,对页不太友好,而Safari已经让用户浏览网页有了电脑般的体验;

  。当时Symbian用户想要安装任何软件,需要自己在网页上找到适合自己手机型号的安装文件,大多数用户根本不懂怎么操作。泛亚电竞而App Store一方面保证了开发者的收入,吸引开发者源源不断的投入,一方面简化用户安装的流程,让应用最快到达用户;

  有人放了这样一张图,说明iPhone出现前后主流手机的样貌,从这个角度看,iPhone确实“改变了一切”。

  归根结底,人们相信iPhone是通过硬件上的领先保证软件上的创新,再通过正确的商业策略,为创新提供动力,从而让它脱颖而出。

  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相信,即使没有Apple,也会有另一家或几家公司带来这样的改变。因为这是硬件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相互推动的结果。是科技改变生活的历史必经之路,推进者所做的是最大化利用既有硬件的水平,去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也正是我们现在的手机厂商去尝试的)。但是这不会妨碍我们对Apple的尊敬,因为斡旋在技术、功能、需求之间的,还是最聪明的头脑。

  Android早在2005年就开始被研发,Google原计划在2007年年底推出第一款Android手机,但是当工程师们见到iPhone后就彻底被iPhone征服,于是整个Android项目被推倒重来,后于08年9月才推出Android 1.0。因此乔布斯谴责Android是“偷来”的产品,并表示要发动热核战争来摧毁Android。

  作为巨大市场的开辟者之一,iOS和Android无疑在时机上占据了优势,老牌王者诺基亚却走上了下坡路。

  2011年是智能手机市场的上升期,从未来销量上看,Android和iOS都远谈不上彻底分割市场,诺基亚其实尚有一战之力,于是推出了一款名为N9的手机,这款手机是诺基亚放弃Symbian系统之后的转型之作。

  N9搭载诺基亚自己的Meego系统,坦白来说,这个系统还是蛮有吸引力的。功能上完全不输同时代的Android和iOS,其中独特的事件、应用、多任务窗口以及滑动手势,算得上非常便捷也非常超前。具体操作可以看看视频(2分05开始):无所谓输赢 反正我就不跟随 经典手机回顾之诺基亚N9

  同时这款手机的外观也独具一格,工业设计惊艳了不少人,即使是之后搭载Windows Phone的Lumia系列都延续了N9的设计风格。

  从销量上看,这款手机的成绩也不错。但最终N9以及它所采用的Meego系统还是走向消亡。

  虽然比Android晚上一年多,但市场尚有空间,诺基亚自己本身摇摆不定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诺基亚担忧自己选择Android阵营,就不得不陷入和三星、HTC等厂商的竞争中,在没有独特的优势下,可能很难有竞争力,而且当时Symbian系统虽然功能跟不上需要,但还是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前途未知的情况下,诺基亚先选择了MeeGo系统。

  到了2011年2月,MeeGo手机还没上市,微软对推广MeeGo的成效越来越不确定,于是和微软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确认在今后的手机中采用WP系统。MeeGo一下变成了干儿子。

  到了第一款搭载MeeGo系统的手机N9上市,它的发展就已经得不到保障。当时的新闻是这样的:

  没有良好的前景,开发者不敢贸然进入,而没有更多的应用,MeeGo就没有跟Android竞争的能力。最终诺基亚宣布放弃MeeGo系统,彻底拥抱WP,给MeeGo判下了死刑。

  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参考这个问题:假如诺基亚当初没有抛弃MeeGo,而是大力发展MeeGo,会不会就不是今天这个局面? - 手机 - 知乎

  “为什么在诺基亚和微软两个巨头的推动下,Windows Phone还是没能成功?”

  用户习惯了iOS和Android的操作模式,Windows Phone采用的Metro界面有自己的风格,但大众接受程度偏低;

  对早期用户不友好,因为硬件的关系,大部分WP 7手机无法升级WP 8,尝鲜用户会对WP手机有不好的评价;

  优质应用太少,为了扩充应用商店的规模,允许很多劣质应用涌入商店,而最常用的APP多是其它系统的版,功能不全、体验较差,处于观望状态的开发者也会延长APP的更新周期;

  WP没有表现出比iOS和Android更加优秀的地方,甚至某些体验上还弱于后两者,且系统本身的更新频率也很慢;

  - 说说我个人作为开发者的体验吧,大三的时候同时开发过Android和Windows Phone (UWP)应用,WP的开发文档很多东西表述模糊,没有Sample,网上也没有相关文章。可以说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跟Android的开发文档差了一个量级。

  从16年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出,主流市场只留下了Android和iOS的身影,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目前不太可能有新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能与这两者竞争。

  严格来说,在2017年,我们可以把智能硬件分为智能手机和其它智能设备。一个是已经蓬勃发展十余年,同质化现象较明显的成熟领域;一个是近几年兴起,等待技术落地,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兴领域。

  硬件方面,我们已经见到的全陶瓷/全玻璃机身、双摄像头、曲面屏等等。除此之外,一则比较可信的传言是下一代iPhone将会取消Home键,并通过将指纹识别传感器集成在触控屏内的方式取代原来的指纹解锁方案。

  随着屏占比的升高,泛亚电竞智能手机正在逐渐变成我们预期的那样——看上去只有一块屏幕。

  当然我们的预期还包括可折叠屏、全息投影等等。但囿于技术水平,短期内我们不太可能见到这些技术真的应用到手机这种大众产品之中。

  另一个亟待创新的硬件领域就是电池,处理器高速发展,电池慢慢成了手机的短板。泛亚电竞虽然一直有新型电池的传闻,但大多以噱头居多,雷声大雨点小,制造商只能退而求其次,发展快充技术。在电池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前,一些需要大量本地运算的功能可能也会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软件方面,尤其是基础应用方面,手机提供的功能在最初就已经饱和,比如相机、电话、短信、音乐播放器、浏览器这类应用十年前的手机上就已经具备,这十年来,围绕基础应用的研发主要是对核心功能的补充,比如垃圾短信,电话的拦截、VoIP的支持、相机质量的提高等等。

  在既有的硬件条件下,想实现软件的创新,最可能的方向是基于深度学习等神经网络算法提高机器学习的能力,再将其运用于手机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产生不同的人工智能。一个比较好的例证就是魅族Flyme 6发布的One Mind思维引擎,通过记录用户的日常使用情况,更智能的调度系统资源,从而降低能耗并提高手机的运行效率。

  当然这还是比较底层的应用,拓展到更高的层次,是依靠包括用户习惯在内的用户数据,更好的“理解”使用者的需要,将更加具体的信息和服务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让手机更像一个助理,而不只是工具。

  坦白来说,作为一个使用者,我认为这十年来手机领域经历的最大创新还是电容触摸屏的应用。它基本奠定了当代人和手机的交互方式以及信息的呈现方式。尔后的智能手机都没有跳出这个框架。制造商们也在探索人和设备是否有更先进的交互途径,包括眼球追踪、手势控制、语音控制等等,这些交互方式往往被用于其它各式各样的智能设备,但直到今天都没有取得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我更愿意相信,未来更先进的方式是以触摸、手势为主、其它多种方式为辅的一种结合式的交互。

  对当下智能硬件一个比较客观的态度是:这不是一个伪需求,但离真正的智能还有差距。

  据艾瑞发布的《2015年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系列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及发展阶段如下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硬件不同于软件,软件可以通过免费传播,靠功能来盈利。一个拥有百千万用户的软件可能只有一个数十人的开发团队。但硬件的研发与销售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自己的研发周期,在前期就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再考虑到硬件的物理成本、物流成本、研发成本的不固定性,智能硬件其实是对初创公司不太友好的一个领域,所以目前比较主流的智能硬件还是由大公司或者说原本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公司在推动。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智能硬件分为四大类: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智能出行、智能交通。每个类目都可以展开成一篇长文章,这里就简单分析下前两类的现状,意淫一下未来好了。

  在很多描绘未来生活的视频中,我们窥见了非常便捷舒适的家居环境,也形成了很高的期待。但现实残酷,目前智能家居的“智能”大多只体现在手机远程控制这个方面,而且业界标准不统一,不同的厂商推行不同的标准,有的依靠ZigBee协议,有的依靠蓝牙协议,用户要获得比较统一的体验可能需要一次性购买“全家桶”,再加上家居智能化算得上一种比较高端的需求,市场的推动力不够强等等因素,都限制了这个领域的发展。

  而对智能家居比较梦幻的期待是,除了手机远程控制,智能家居设备本身支持更多的交互方式,具备基于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大程度的释放人力等等。

  手环手表、眼镜头盔是认知度比较高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前两者囿于体积大小,现在提供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监测用户的健康状态,取代智能手机的一些基础任务两个方面,而后两者则是基于VR/AR/MR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超越手机的平台。

  手环手表和眼镜头盔的技术实现难度以及未来期望也是不一样的。因为缺乏呈现大量内容的途径以及较强的运算能力,手环手表不太可能独立发展成平台,而是作为大平台的附属工具。但因为跟眼镜头盔比起来价格相对便宜,制作难度也较低,相应的普及程度也更高。

  将眼镜、头盔放到最后来说,是因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它们最有可能颠覆我们智能手机,带来全新的交互方式。

  VR、AR和MR的技术实现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在市场的早期,我们已经见到了不同类型的VR设备,包括依托手机运算能力的Cardboard,依赖主机的Oculus Rift,以及自带运算模块的一体式VR头盔。从体验来说,如果移动端SoC能够提供足够强大的运算/绘制能力,一体式VR的解决方案无疑最优。但实际情况是目前的CPU/GPU还不能全面满足需求,这也是眼镜头盔等设备不得不面对的技术瓶颈。除了运算能力,还有续航时间、体型过大、不易携带、画面造成眩晕等其它问题等待更好的解决办法。

  关于VR设备的整体发展趋势,可以参考艾瑞在16年发布的报告 (硬件部分、软件部分):

  在MR方向上,最有名的探索者就是微软的Hololens。MR和试图搭建完全虚拟环境的VR不同,它的目标是把虚拟的画面和现实环境结合,基于现实空间场景来绘制虚拟的物件。据使用者介绍,MR提供了比VR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Hololens官方宣传视频和国内用户的实际体验报告。

  当然无论是VR和MR,现在看来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们已经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一个正在慢慢成型的领域,并且离大众距离也没有想象的遥远。

  这篇文章从2007年聊到2017年,并且站在2017年,稍稍观望了一下接下来的十年。多以我自己这些年来的认知为基础写就,不见得客观中立,但也希望给各位朋友一些灵感和启发。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搜了一下十年前人们关于手机的预言,其中一篇发表于2006年的文章还蛮有意思的:十年后,手机未来将会发展成什么样?那会iPhone还没出来,还是索爱、LG、诺基亚的时代。十一年前的这哥们儿提到了AR、手机支付、网络直播、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提到了一些我们现在都没实现的功能,现在看看也挺有趣。

  作为刚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一分子,我深深热爱智能设备这个行业,也盼望智能设备今后的发展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共勉!